斯坦利·克罗曾经说过,即使是最不成功的投资者,也会偶然发现市场上一些能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投资者之所以会失败,一方面是无法坚持当初的决定,另一方面是无法控制随后出现的重大亏损。当众多的投资者在技术方面不相上下时,决定其最后成败的往往是心理素质。
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首先需要具备的素质就是能否很好地约束住自己。不过,在加入了杠杆的期货市场,很多投资者往往不能恰如其分地控制好自己的心理活动。
在一个好的策略面前,由于人为的心理影响所造成的亏损比比皆是。量化交易恰恰可以尽可能地规避投资者在投资活动时所受到的心理影响。以数量模型验证及固化这些规律和策略,严格执行已固化的策略来指导投资,从而使投资决策更科学、更理性,这就是量化交易的优势所在,也是量化交易在期货市场的意义所在。
当前,量化交易的策略越来越被众多机构投资者所使用,策略的复杂度和交易工具的精细化也在不断提高,并实现了不同策略之间的低相关性、异构性与丰富性,这将为量化交易成为我国期货市场的主流交易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市场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量化交易策略,按设计思路划分可分为动量突破型和均值回归型,按交易模式区分可分为阿尔法交易、套利交易、高频交易和趋势交易等。每一种策略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例如,阿尔法交易是利用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之间进行比例上的搭配,寻求获得股票的超额收益,但在股市持续低迷时,操作的难度相对较高;套利交易包括无风险的期现套利和跨期套利等策略,其中期限套利要求的资金量较高;高频交易则通过合约日内的波动性满足交易者的需求,不断累积微小的盈利,但其局限性在于预计的趋势较短,难以把握一段趋势性行情。趋势交易的策略能较为准确地把握住可能出现的趋势,但关键在于而当判断错误或者趋势结束时,能否干净利落地止损,避免回撤过大的情况。因此,在设计模型时,采用的考察标准也是不同的。例如,日内高频交易的策略要求胜率较高,达到40%—50%,尽可能保证交易在扣除交易手续费后仍保留一定盈利。而趋势交易的策略则主要依靠盈亏比实现利润,胜率要求较低,对于止损及控制回撤的要求则相对较高。
具体到选取何种数量模型作为量化策略的主要思想,当前市场上的种类就更复杂多样,我们目前测试的一个趋势策略主要是依据持仓量的变化作为判定价格走势的标准。以持仓量的变化作为策略的主要思想在量化交易的平台上不算新鲜事,此前也有相关专业人士在持仓量的研究上做出了不少贡献。我们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对持仓量数据经过了一些特定的处理后,发现股指期货持仓量的变化在某程度上与沪深300指数的变化存在一定联系。具体的逻辑是,沪深300指数呈现上涨趋势时,股指期货主力合约持仓量往往呈下降趋势,而当沪深300指数呈现下跌趋势时,股指期货主力合约持仓量往往呈上升趋势。经过分析,这部分持仓量的增减与机构投资者在期货市场的头寸密切相关。当前机构投资者在股指期货的持仓量占比已经越来越高,达到40%,其中大部分头寸以套保的空头头寸为主。当市场上这部分机构投资者的持仓量发生变动时,对沪深300指数以及期货市场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沪深300指数与股指期货主力合约持仓量之间存在反向关系。诚然,在我们得到更为准确的数据前,上述推论仅仅是推测,不过从随后一段时间的测试中,上述推论似乎不无道理。
由于股指期货在上市初期,持仓量存在一个建仓的过程,持仓量的增减具有偶然性,所以我们选取的持仓量样本从2010年9月1日起。上图为沪深300指数与股指期货持仓量最近一年的变化趋势对比图,箭头标示的是沪深300指数走势曲线,另外一条则是持仓量的变化曲线。左纵坐标代表持仓量,右纵坐标代表沪深300指数的点位。
从近一年的交易数据可以看出,经过处理后的持仓量局部性拐点,与沪深300指数的局部性拐点存在相关联系。随后我们在模拟交易中,在择时进场以及价位止损方面也做过特定的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和统计后,以持仓量作为主要交易思想的策略模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正收益,而且在回撤方面也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一个成功的策略模型不能单凭一个或者两个指标就完成一系列建仓、加仓、减仓以及止损的操作,但一旦主要交易思想确立后,后面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测试和改进。
不单是股指期货,目前期货市场还有很多主力合约的品种的投机性强、流动性好,加上期货市场采取T+0的交易方式,为量化交易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环境,同时期货市场的高风险性质也为量化交易提供了客观的存在必要。从国外金融市场的现状上看,量化交易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交易模式。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以及投资者群体的日益成熟,未来量化交易在我国的期货市场上必定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