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用量不足也属“滥用” - 小众知识

抗生素用量不足也属“滥用”

2023-05-28 13:19:10 苏内容
  标签: 抗生素
阅读:2855

  在我国,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现象较为严重,如缺乏抗生素使用指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超大剂量使用、用药剂量不足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超大剂量使用,而最容易被忽视的则是用量不足,特别是一些经常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他们或惧怕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或惧怕细菌耐药性,一味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使用剂量,结果走向了不合理用药的另一个极端,同样危害身体健康。

  药量不足危害大

  据介绍,人体发生细菌感染时细菌量比较大,这些细菌群体通过分裂进行繁殖,每分裂一次会有极少的细菌发生变异,从敏感菌变为耐药变异菌。在自然状态下,耐药变异菌所占的比例极小,与大量敏感菌在人体内共存,维持身体平衡。

  使用抗生素后,如果抗生素使用剂量充足,敏感菌与个别耐药变异菌都可以被杀灭,感染得以控制。但是,如果抗生素使用剂量不足,体内药物浓度达不到杀死细菌所需要的水平,细菌无法被清除,感染得不到控制。更为严重的是,抗生素使用剂量不足后,很容易诱导细菌耐药性,使耐药变异菌在人体内聚集,给以后的感染治疗带来困难。

  三种不合理用药现象

  减小服药剂量:有些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任意将服药剂量减小,如1片改半片,1匙改半匙,结果造成抗生素使用剂量不足,细菌无法被清除,不但感染难以控制,还可能诱导细菌耐药性。

  延长服药间隔时间: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疾病,医生常给患者口服青霉素,成人1天3次。有的患者擅自将1天3次服药改为1天2次,甚至1天1次。这样也可能造成抗生素剂量不足,感染难以控制。

  缩短用药疗程:大多数抗生素都有明确使用疗程,通常需要使用5~7天以上,但有的患者在症状好转后的第3天,就擅自停药,从而造成抗生素剂量不足,感染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或转为慢性感染。

  下列人群慎用抗生素    

  在临床上,常用抗生素推荐剂量大多是针对青壮年设定的,因此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来讲,需谨慎使用抗生素。

  儿童:儿童的各个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要避免使用一些对儿童有害的药物。同时儿童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能简单按成人计量折算,需根据儿童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老年人:老年人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特别是肝肾功能状况不如青壮年,如果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就会加重器官衰退,影响寿命。同时由于药物代谢缓慢,老年人需要减量使用抗生素,或延长用药间隔。

  肝、肾功能不良者:肝功能不良者应避免使用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药物,谨慎使用哌拉西林、阿洛西林、头孢哌酮、红霉素等药物。肾功能不良者应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谨慎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许多人了解到抗生素带来的问题后对抗生素的使用产生畏惧心理。为了保证使用“安全”,不按照医生的处方或者药物使用说明书,擅自减量使用,如将一次2粒减为一次1粒,或者将一天2次改为一天1次等。以为这样能减少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这是另外一种错误使用抗生素的例子。抗生素杀灭细菌的前提条件是其在体内的药物浓度必须达到一定的量,而人们擅自减少使用剂量往往会造成抗生素用量不足,从而使得人体内的药物浓度达不到治疗所需要的剂量。这样的服药方法不仅无法清除体内的细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反而会由于体内存在的低剂量抗生素诱发细菌的耐药性,为以后的治疗带来更大的麻烦。

https://www.nmpa.gov.cn/directory/web/nmpa/xxgk/kpzhsh/kpzhshyp/20171026173701816.html


      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生素滥用危害无穷

       抗生素是一旦被滥用不但不利于健康,还会给身体带来严重伤害。

       1、耐药菌株增多 大量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导致细菌对药物的抗菌性增强,使常见病原菌产生较强的耐药性,造成菌群失调,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造成“超级细菌”时无药可医。

       2、毒副作用大  抗菌药物在杀灭细菌同时,也会造成人体器官损害,如对肝肾有损害。

       3、双重感染率增高 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诱发二重感染较常见。

       4、变态反应严重  抗感染药物容易发生变态反应。

       老百姓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奉行“四不”

       ● 不自行购买抗菌药物,不自行当医生,有病先看医师,凭处方购药;

       ● 不主动要求抗菌药物,不要动辄要求医师开抗菌药;

       ● 不任意服用抗菌药物,确定细菌感染时方可用药,不随意超剂量服用;

       ● 不随便停用抗菌药物,按时、按量服药,服够必需的周期,不要随意停用药物。

       学会“四问”

       ● 一问:所得疾病与细菌感染有无关系?

       ● 二问:必须要用抗菌药吗?

       ● 三问:该药针对性强吗?如何服用,服多长时间和有何禁忌?

       ● 四问:用药后身体是否出现药品说明书中没有写明的不适症状?

       抗生素使用原则

       ● 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的;

       ● 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高级抗菌药造成正常菌群失调的风险更大,产生耐药之后,就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替代了);

       ● 能用一种能解决问题不用两种(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

       ● 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

       ● 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抗菌药物使用误区

       1、把抗菌药物当成消炎药或感冒药

       抗菌药物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其他类型的炎症,如过敏性炎症(如接触性皮炎)、变态反应性炎症(如过敏性哮喘)、烫伤引起的水泡等无菌性炎症无效。

       90%的感冒系病毒所致,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有时感冒会合并细菌感染,应去医院就诊,请医生判断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根据病情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和使用何种抗菌药。

       2、抗菌药越新越好,抗菌谱越广越好,价钱越贵越好

       每种抗菌药物特点各不相同,要因病、因人根据致病菌的种类来确定,对“菌”下药,选择相对窄谱、对致病菌作用强、在感染部位浓度高的抗菌药物,这样不但取得最佳疗效,又可避免或减少对正常菌群的杀灭和抑制作用;抗菌药物的疗效主要取决于药物对致病菌的活性强弱,与品种新老、价格贵廉无直接关系;新药临床应用时间较短,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潜在风险尚不为人熟知。

       3、症状消失就停药

       抗菌药物的药效来源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应用抗菌药需要足够长的疗程,如疗程不够,一旦有效就停药,病情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因此应按原就诊时医生的指导确定何时停药。

       服药期间是否可以饮酒?

       服药期间同时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表现为恶心、头痛、焦虑、胸闷和心率加快等症状。服药量越大,饮酒量越多,持续时间越长。所以在服药期间以及停药后7天内,不要喝酒或饮用含酒精的饮料。

       细菌:是微生物中一大类能独立在外界环境中生长繁殖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细菌对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敏感。

       抗生素:是指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抗生素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指病原体对药物反应降低的一种状态。是由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应用剂量不足时,病原体通过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通透性阻滞药物进入,耐药性严重者可使多种抗菌药物失效。


https://www.bjyah.com/Html/News/Articles/26073.html


    每年九月是“全国安全用药月”,今年的主题是“谨慎使用抗生素”。在“全国安全用药月”启动仪式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了“2012公众安全用药现状调查报告”。此次调查报告显示,公众对抗生素的认识存在不足,有23.9%的居民选择感冒之后马上使用抗生素,还有8.9%的居民选择在腹泻之后马上使用抗生素。大约一半左右的被调查居民家中常备抗生素。专家表示这些都是不符合安全用药常识的。我国每年有8万人死于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滥用更严重的结果是滋生越来越多的无药可救的“超级细菌”。虽然医疗机构在抗生素的使用方面担负着主要责任,但公众自身也要了解一些抗生素使用常识学会自我保护。天津市一些感染科及药学专家也表示,抗生素不是普通药品,必须谨慎使用,他们建议市民面对抗生素应该做到“三不”:不自行购买不储存,不主动要求用药,不随便停药。

    误区一:消炎药是万能药

    “抗生素是万能药”。“抗生素就是消炎药”。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杨文杰表示,这些都是公众对抗生素的普遍错误认识,很多人都认为得了病只要吃了消炎药就好得快,普通的感冒腹泻都会要求医生给他们开抗生素。对此,公众首先应该了解抗生素不是普通药品,更不是万能药,多数感冒腹泻都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其次抗生素并不等同于消炎药。

    杨文杰说,简单地说抗生素是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或人工合成的物质,它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或把细菌杀掉。抗生素品种繁多,老百姓一般习惯将抗生素说成消炎药,但从严格意义上讲,消炎药和抗生素应该是不同的两类药物。抗生素不是直接针对炎症来发挥作用的,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目前市场上的抗生素药物至少在150种以上。国家卫生部从8月1日起实施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这个《办法》号称史上最严“限抗令”。天津市卫生局最近也出台了《天津市抗菌药物临床分级管理目录》,将146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药品分为三个使用级别,一是非限制使用级,包括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等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是限制使用级,包括氯霉素、阿奇霉素等,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三是特殊使用级,包括万古霉素等需要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一级医院的抗生素品种限定在20种以内,原则上每张处方不超过3日用量。今后市民到医院看病,千万别主动要求医生开抗生素处方,因为医生和医疗机构使用抗生素必须要按医学规律给药,也要遵守国家对抗生素使用的相关规定。

    误区二:症状见好就停药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副主任药师毛静怡认为,目前市民对抗生素的认识和使用的误区还表现在自行购买、频繁更换或联合使用抗生素,甚至见好就收,吃吃断断。抗生素滥用不仅是简单的“多用”,用量不足或不能按时服用或服用方法不当也会造成“滥用”,只有遵照医嘱合理正确使用才是安全有效的,切忌自行停药、改药或减药。合理使用首先包括每次使用都要服够疗程和剂量。服用剂量不够,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如果自行缩短疗程,细菌只是被暂时压制住,但会变成抵抗力更强的菌株。一般情况下,抗生素的服用疗程在7天左右,老人、儿童、孕妇、肝肾功能不好的人应该酌减。

    另外,服用抗生素期间有五点服药细节容易被患者忽略,而这些细节能影响药效,甚至改变药物毒性,导致频繁更换抗生素。首先,抗生素应空腹服用,最好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吃,这样可较快达到血药峰浓度,发挥药物最佳疗效。刚吃完饭就吃药会影响药物吸收或降低药物的利用率。其次,很多抗生素是一天服三次或四次。一天服三次药与一日三餐并不是一个概念。白天吃药、晚间停药的方法,不符合抗生素的作用特点。在一天之内,给药间隔时间应该相同,最好在6时、14时、22时分别给药一次,每次间隔8小时。因为这种药在血液中维持的有效治疗浓度就是8小时。间隔近了,血药浓度过高,容易产生不良反应;间隔远了,达不到治疗效果。第三,口服药一般应以温开水送服,不宜用牛奶、豆浆、茶水、咖啡等饮品代替。因为这些食物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沉淀,影响药效发挥。在服药片或胶囊制剂时,需要足量的水,至少100毫升。第四,吃药时最好取站姿,以便药物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中,而不会黏附于食管壁上,导致炎症或溃疡。第五,忌酒后服药,否则轻则干扰药效,重则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招致毒性反应。

    误区三:居家常备抗生素

    “2012公众安全用药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抗生素仍然是很多家庭的常备药,社区调查显示有36.6%的居民家中常备有抗生素药品,网上调查当中有61.4%的居民家中常备有抗生素药品。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主任葛庚芝表示,抗生素是一种处方药,有严格存储条件,过期、变质、失效药不能服用,家庭不适合储备抗生素。另外,家庭常备抗生素最易导致自行用药甚至误服错服,其不良反应难以及时处理和监控。抗生素可以产生很多不良反应,比如儿童使用了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可能会出现耳聋,成人使用可能会出现肾脏问题。红霉素中的四环素,大量使用会造成肝脏损害,会影响儿童牙齿和骨骼发育。每一种抗生素造成的不良反应是不同的,基本涉及到人体的每个器官、每个系统,只不过患者不同抗生素不同,不良反应也不同。据统计,抗生素不良反应多年位居各类药物不良反应之首,占不良反应报告的60%左右。国内一项最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表明,我国抗生素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6%,涉及31种抗生素。以阿莫西林胶囊等口服剂型抗生素最为明显,有些药物已经发生了耳聋。(记者 赵津)



https://www.gov.cn/govweb/fwxx/jk/2012-09/11/content_2222029.htm


扩展阅读
相关阅读
© CopyRight 2010-2021, PREDREAM.ORG,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45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