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mod终于在MC1.32更新后的一个月更新了~可谓是姗姗来迟啊~其他的类似于建筑、林业和铁路都早早的完成了更新~不过这次的更新~其他的部分改变实际上并不大~
以往核电站的构建不仅配方复杂~制作成本也非常高昂~制作工序也是相当繁琐~比如大量的高级合金板的制作就是个大麻烦~再加上大批无法叠加的隔热板和冷却槽~最难搞的是8个反应室需要的8块高级电路板~价格绝对不是中期就能够接受的~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高级太阳能会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吧~
巨大改变2: 铀棒并联技术
大家最起码可以看到,更改了贴图~铀棒更像铀棒了……
同时由于大量新的散热原件的出现,发明出铀棒并联技术~也就是双联铀棒和四联铀棒~由普通的铀棒和厚质铜板进行合成~
发电功率方面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普通铀棒。输出公式:
电量输出=5eu/脉冲
脉冲次数=1+相邻铀棒or中子反射器数目
热量输出=4+(2*相邻铀棒或中子反射器数目)/秒
(上面的公式是那个论坛帖子整理出来的,电量方面应该没错~但是热量方面我就没有仔细考究过,如果有错误请尽快提出)
可以看到发电功率有所改变,是更新前版本的一半;脉冲次数计算方式没有改变;热量计算方式也不同了,注意时间单位是秒……(我都觉得各种奇葩……居然是秒为单位)
中子反射器后面会有介绍。
然后是双联铀棒。输出公式:
电量输出=10eu/脉冲
脉冲次数=2+相邻铀棒or中子反射器数目
热量输出=8+[ 4 * (相邻铀棒或中子反射器数目+1) ]/秒
实际上就效果就跟两个铀棒放在一起产生4次脉冲的结果是一样的。而两个双联铀棒放在一起就相当与4个铀棒放正方形了~
然后是四联铀棒。输出公式:
电量输出=20eu/脉冲
脉冲次数=3+相邻铀棒or中子反射器数目
热量输出=16+[ 8 * (相邻铀棒或中子反射器数目+2) ]/秒
实际上就是两个双联铀棒放在一起或者4个普通铀棒摆正方形的效果。
论坛上的帖子还贴心的为大批不喜欢计算的孩纸算好了三种铀棒的发电发热数据,大家懒的话就直接看下面这个就可以了~
这里的相邻代表相邻铀棒或者中子反射器。
普通铀棒
0 个相邻 = 5 eu/t, 4 热量/秒
1 个相邻 = 10 eu/t, 12 热量/秒
2 个相邻 = 15 eu/t, 24 热量/秒
3 个相邻 = 20 eu/t, 40 热量/秒
4 个相邻 = 25 eu/t, 60 热量/秒
双联铀棒
0 个相邻 = 20 eu/t, 24 热量/秒
1 个相邻 = 30 eu/t, 48 热量/秒
2 个相邻 = 40 eu/t, 80 热量/秒
3 个相邻 = 50 eu/t, 120 热量/秒
4 个相邻 = 60 eu/t, 168 热量/秒
四联铀棒
0 个相邻 = 60 eu/t, 96 热量/秒
1 个相邻 = 80 eu/t, 160 热量/秒
2 个相邻 = 100 eu/t, 240 热量/秒
3 个相邻 = 120 eu/t, 336 热量/秒
4 个相邻 = 140 eu/t, 448 热量/秒
我想肯定有不少熊孩子看到这里就兴冲冲的开创造模式把铀棒放进去,然后发现居然没有电能输出~(中枪的自觉按顶~
实际情况是,新版的核电站需要通上红石信号后才开始进行核反应。注意~是核反应,热能传递过程不受这个红石信号的控制~
巨大改变3:冰淇淋很好做?
所有人都知道核电的大麻烦就是散热~一个散热搞不好就kaboom了~
1.32的核能里~散热系统基本完全更新,所有东西都不一样了~以往冷却槽+散热板的功能中,两者都是既有热量的储存又有热量的散发~这样的混杂想必给大家计算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新版的核电里,常规散热系统被明确的区分为三大块:热储存系统、热交换系统、热排放系统。
冷却槽就是热储存系统了。之前的冷却槽需要将水槽放到提取机里面进行提取,提取机的龟速以及冷却槽无法堆叠的麻烦大家应该都有所感受。
新版的冷却槽直接用水槽或水桶+锡锭进行合成~省掉了各种等待。这样做出来的是简易型冷却槽。他可以储存10k的热量,也就是10000点。
冷却槽可以进行多层结构的叠加,制作成三联冷却槽,可以储存30k的热量。而三联冷却槽进一步合成六联冷却槽,可以储存60k的热量。这也就是某人的翻译文档里面将这三种冷却槽翻译成10k冷却槽、30k冷却槽和60k冷却槽的原因。
之前提到散热系统的明确区分,这里就很明显,那就是冷却槽现在只会储存热量,而不再会散发热量了。这样计算散热会方便很多吧~
巨大改变4:热交换和热排放
散热系统的另外两个组成部分热交换系统和热排放系统。
之前的版本中~热交换系统和热排放系统被整合到散热板一个原件上了~这个过程实在是各种不科学呀~所以新版的核电将这两个过程拆开并给出了大量不同的元件,使这个过程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当然复杂程度也大大增加了)
首先是热交换系统。跟前一代产品一样,热交换有两个过程,一是将模块周围的元件的热量吸收过来进行平衡,二是将吸收过来的热量和反应堆外壳进行平衡。
有4种可选的模块:
基础热交换模块
反应堆热交换模块(核心热交换模块)
构件热交换模块(延展热交换模块)
高级热交换模块(钻石热交换模块)
无视图中的译名QAQ……
1、基础热交换模块。
本身可以储存2500点热量,相邻原件传递12点热量,外壳传递4点热量。
可以想象直接使用这个东西肯定不是什么特别好的选择……
2、反应堆热交换模块 就是右上角那个
本身可以储存5000点热量,不会从相邻原件传递热量,但是会向外壳传递72点热量。
主要用来和外壳交换热量。
3、构件热交换模块 就是左下角那个
本身可以储存5000点热量,不会从外壳传热量,但会从相邻原件传递36点热量。
内平衡……这两个就是一对活宝……
4、高级热交换模块
本身储存10000点热量,相邻原件传递24点热量,外壳传递8点热量。
看数据貌似是基础模块数据翻了一倍……但是为啥造价高这么多……不科学……
热排放系统~就是将外壳积攒的热量散发出去。
这类原件都有两个数据,一个是自身冷却(selfCooling rate),另一个是从反应堆外壳吸收热量的速度(reactorTransfer rate)。他们都有1000点的耐热度~
大家继续无视渣渣的译名……
1、基础热排放出口
这种出口无法从反应堆外壳进行吸热(也就是要靠热交换系统来吸热了?),可以散发6点的热量……
2、反应堆热排放出口(核心热排放出口)
从反应堆外壳吸收5点热量,同时自身散发5点热量。
3、构件热排放出口(延展热排放出口)
不从反应堆外壳吸热,自身也不进行散热,但是会使周围相邻的原件散发4点热量。
4、高级热排放出口(钻石热排放出口)
无法从反应堆外壳吸收热量,自身可以散发12点热量。又是基础型号的效率翻倍……
5、超频热排放出口(黄金热排放出口)
可以从反应堆外壳吸收36点热量,但是自身散发20点热量。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没有其他热交换原件的帮助,吸热效率大于散热效率,这意味着一段时间后达到1000点的热量耐久度后超频热排放出口就会融毁……
巨大改变5:反应堆加固
之前的耐热版,也就是这里所说的反应堆电镀板~相信大家都没怎么用过……(其实我也是……
现在反应堆电镀板合成价格方面有所提升~而且有了两种升级原件
1、反应堆电镀板。本身可以增加反应堆1000点的耐热度~注意是1000点~不是前代产品的100点~
同时,这一系列原件不再有热量吸收和储存的效果~但是却增加了另一个功能:控制核电站爆炸波及范围!
反应堆电镀版在提供耐热度的同时,会使爆炸范围降低5%~官方说明中明确的说明,20个反应堆电镀板叠加无法使反应堆完全不爆炸~所以小朋友千万不要试哟~
2、抑爆型电镀板。增加500点耐热度,降低爆炸范围10%。
3、热熔型电镀板。增加2000点耐热度,降低爆炸范围1%。
如果真的kaboom了我才不管你们呢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