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适合接触电子产品吗?小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如何解决 - 小众知识

幼儿适合接触电子产品吗?小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如何解决

2015-10-10 01:33:44 苏内容
  标签: 电子产品/幼儿
阅读:3231

美国著名教育基金会,乔治·卢卡斯教育基金会的创办人,乔治·卢卡斯说,“不管你喜欢与否,电子产品将全面革新教育体系”。

我们的电子产品很丰富,从电视、家庭dvd、电脑,发展到ipad、手机⋯信息资讯无处不在,这些电子产品的身影也无处不在,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早已步入了S时代:荧幕时代“Screen Generation”。

对于几岁大的孩子才能够接触电子产品,恰恰反映了我们对这个时代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我们看到了新奇丰富的电子荧幕对学龄前孩子的莫大吸引力,一方面我们担忧于其对孩子成长、发育的大隐患。我们一方面觉得在数码时代怎么可能完全逃避电子产品,一方面又觉得是不是应该让年幼的孩子绝对隔离这些产品才更有益呢?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大家都本末倒置了。我们要担忧的,不是电子产品这个“死物”,而是家庭教育这个“活人”。

何为教育的目的?大家众说纷纭,角度不同,对教育的理解也不同。我私觉得,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让孩子学会“学习”的能力:知道如何寻求资讯,如何评估资讯的品质,如何有创意和有效地运用资讯来达到目的。

所以在电子媒体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的时候,它充其量只不过是我们教育中获取“资讯”的工具,我们躲不开,也无需躲,我们避免不了孩子一辈子都接触不了电子产品,但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如何去正视这些产品。

让这些电子产品变成教育的工具,而不是变成孩子的保姆;让这些电子产品成为孩子多姿多彩生活的一小部分,而不是变成孩子生活的全部,这才是我们要思考的“界限”。即我们需要评估自己的家庭是否适合引入电子产品(包括早教类节目),何时和如何引入,会有哪些隐患,以及如何致宜。

第一个需要评估的是电子产品的时间管理。

试想想,一个在家里人人都捧着手机上网,可以避免孩子不把玩手机吗?一个电视机24小时都在播放的“电视保姆”家庭,孩子即便不看电视,其活动也备受电视干扰,又谈何培养专注力,启迪智慧和身体健康?

那要是处在合理管理电子产品时间的家庭里,孩子的视力、专注力和大脑发育是否一定会被电子产品所干扰?以近视为例,借用台湾儿科联盟的调查分析,孩子的近视并非绝对是电子产品惹的祸,长时间、过度地使用才是对孩子视网膜最大的伤害。长时间不良姿势的阅读,缺少适当的、充分的户外运动,乃至遗传对近视同样都具有影响。所以将电子产品绝对的归因,是不是也不够友好?

我要说的是,在运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我们还是有一个“弹性”的时间管理空间。美国学者的研究指出,只要儿童不过度沉湎于电视,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就不会受到显著的影响,与同伴玩耍的时间也没有显著减少(Huston等,1999;Liebert& Sprafkin, 1988)。实际上,有研究发现,儿童从电视中获得许多有益信息,尤其在看教育节目时(Anderson等,2001)。

这个“度”如何把握呢?有个可以追溯的依据是,从60年代第一部早教节目《芝麻街》的问世开始,专家对于婴幼儿亲社会节目的时长设置基本都是在每集15-20分钟里。而日本最大的早教系列产品,巧虎,是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最多观看巧虎20分钟的节目两次。

同时,2012年日本的儿童与媒体研究会对240名1.5岁的幼儿进行了语言学习能力和看电视时间的调查,显示如果宝宝看电视的时间低于一小时,则与不让他看电视没有太大的差别,不过若让宝宝看3小时以上,会说20个词汇的宝宝则大幅减少,看4小时以上的宝宝,会说10个词汇的也明显减少。

以上都只是一个参考。但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无论是否有电子产品,共识是,合理并妥当地评估自己的家庭对于电子产品的时间管理,才是更为关键。短时间接触,和分散时间接触,并不造成“过度”的恶果。

第二个需要评估的条件是家庭环境。

台湾儿童联盟在2012年指出,在观看电子产品的时候,家长有效的陪伴、高质量的亲子沟通和妥善的时间管理是可以避免孩子陷入电子产品成瘾的危机中。

成瘾是一种怎么样的表现?多数人说,成瘾是孩子时时刻刻都捧着电子产品,要求玩电子产品的所求和欲望越来越多,父母在这方面和孩子的拉锯和对峙,随着年龄增加只会越来越头疼。

这真的是电子产品带来的迢迢不归路?回归到我们对于电子产品本身,我们是否要思考一下,我们从一开始,有从一而终地做到了以下的事情吗?

我们是否教会了孩子对于电子产品的时间管理;

我们是否有有效、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并挑选了优质的内容,比如适合孩子的节目,益智录影带和亲社会课程;

我们是否有订好全家人都必须要遵守的家规。

以上三件事情反映的核心思考是:

我们是否在家庭教育中有意无意地推动了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成瘾?

我们是否自己的潜意识里也忽视了自己作为孩子首要教育者的关键角色?

在禁止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家庭里,我们是否能做到绝对禁止?如果自己都根本离不开电子产品,却不让孩子去接触他们,这难道不会导致报复性反弹?

在决定引入电子产品的家庭里,又是否有意识地去引导和监控,让孩子的习惯和认知能力也能健康地发展?

我们对电子产品是必须得持有谨慎的态度,因此,我们作为家长是绝对不能“置身事外”。有什么就用什么,和认识了“什么是对我们有用”之后才用,绝对是两码事。唯有监控它的内容,帮助缺乏电视素养的年幼孩子去理解和分析有用的信息,再配合有质的亲子活动,那么电子产品才能为我们所有,成为教育孩子的一种有效方式。

结语

任何东西,它有没有意义,乃至于多大的意义都把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在教育领域里,我们从来都是在不停地在进行革新,我们刷新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观,刷新一代又一代的教育方法。

适应这个时代,不代表这个时代出现什么新产品、新概念,我们就不需鉴别地采用什么,或者是一味的拒绝。我们不能让电子产品带着走,电子产品也不会一横空出世就剥夺了我们所有的教育努力,抢走了孩子的注意力,变成了孩子的保姆。

很是赞同新加坡亲子教育专家@陈禾的一个教育理念,让孩子有路可走。是的,我是这么想的:在面对电子产品、乃至于其他教育工具,最好的办法是,让其成为丰富多彩的一小部分,让其在安全的界限范围内有创意、有质量的发挥功效,并引导孩子去合理,妥善地看待电子产品,这才是王道。

而这些,才是我们要思考的初衷,否则,不管是何时“开放”电子产品的禁令,我们还是会不可避免地陷入“苦苦挣扎”的境地。


#####楼层分割#####

对某些高票答案的观点恕不能苟同。

我是一个4岁男孩的父亲,同时,也曾经进行过一些电子玩具,电子早教产品的调研(我并非任何电子玩具和电子早教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开发者或者制造商,无任何利益关联)

要说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先定义一下电子产品的范围:
事实上,除了问题中提到的触屏手机,PAD以及许多答案中提到的电脑,电视等等,都不代表电子产品的全部。事实上,例如音响,儿童故事机甚至像安全热奶机这样的产品都属于电子产品。
电子产品的意义涵盖极广,即便是问题和其他答案中密集提到的电视,手机,pad和电脑,其产品特点和特性都相差极大,用途和使用方法也极广,如果一语盖之,是极端的武断和不负责任的。

其次,我们先抛开那些日用电器类的电子产品来谈对孩子的影响,因为那些东西覆盖的生活层面很广,产品类型也很广,很难评估对孩子的影响。
例如我不会说我儿子看见地上脏了就喜欢去开动扫地机器人,也不会说他吃巧克力之前喜欢自己拿去先用冰箱冻一下的事,因为这些事情,这些东西,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在他生活的未来,就更是如此。

我们集中讨论一下通信,视听和游戏设备的事情,最终就是落到手机,pad,电脑,电视,音响广播,各种早教机故事机之类的东西上。


出于对这个话题的兴趣,更是因为对儿子抚养和教育的兴趣,我在2,3年前曾经专门花过时间去调研和了解过这个领域的一些情况,简单说说心得。

首先,这个领域在国内的研究中几乎是空白,而在国外的研究当中,电视文化对儿童的影响,是当时有最大量研究成果的的重点区域(包括其他答案中提到的一些研究例子)。
这些研究结果有严谨的统计和调查依据,大多令人信服。
但是,请注意,绝大多数这些研究,是针对电视这个媒介而得到结论的,请注意“电视和媒介”这两个关键词,完全没有理由直接无脑套用到其他电子产品中。
事实上,这样的研究,从其统计调查过程,和研究方法来说,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收集信息数据,因此在新生的电子行业(例如触屏手机,PAD等),去直接下结论,无论其是肯定或者否定的态度,无疑都是不负责任的。

观察一个事物对儿童的影响,尤其对其生理心理智力发育的影响,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和时间的,所以对于很多新兴的产品或者事物的影响,是很难快速形成结论的。

所以,我采取的方法,就是去看看,究竟这些影响,尤其是负面的影响,体现在那些地方?是否这些新生代的电子产品会带来一样的问题?
一般来说,我了解到的电视等某些电子产品及媒介对儿童的影响有以下负面影响的方面:
1. 视力受损
2. 形成认知障碍
3. 形成人际交往障碍
4. 智力或其他能力发展发育的负面影响(例如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等等)
5. 某些电子媒介负面内容所导致的负面影响(例如暴力和色情)

其中1,其主要影响主要取决于使用的时间,以及正确的姿势(例如是否和屏幕距离过近),其影响主要局限于通过屏幕进行交互的电子产品。
2,3,4一方面取决于使用的时间(上瘾),另外也有一部分取决于单向传播的媒介方式(例如电视)
5我就不展开了,事实上和这些电子产品本身无关。

所以我得到了一个结论,最重要的是:不要长时间使用。


事实上,我认为痴迷上瘾任何一样东西对儿童来说,都是有极大的负面影响的。哪怕就是痴迷于很多人推崇的乐高玩具,一样是有可能形成儿童认知障碍和社交障碍的。痴迷同一种食物一样会造成偏食和营养不良。

而我个人认为,避免痴迷上瘾一样东西,无论对成人也好,对孩子也好,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开阔的眼界,能够有丰富和选择和尝试,这才是避免上瘾痴迷的最坚实的基础。如果要对这个想法作出一个限制,我会将毒品排除在外,毒品是绝对不可尝试的,如果再扩展一下,对于儿童来说,我会坚持抵制会产生生理依赖的东西,而对心理层面,我觉得开拓视野,多尝试,才是最健康的。

从实践中得到的结果,其实和某些答案所描述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最重要的,我要说明的是两点:
1. 儿童接触电子产品,例如电视,电脑,pad,手机等,并不意味着会上瘾,事实上,我觉得他们比许多宅男强多了。
2. 现在许多电子产品上的许多东西(例如pad上一些儿童游戏和早教产品),真心是做的不错,对孩子颇有益处的。

最后说说我的实践和结果。
我儿子今年4岁,从2岁开始,他就开始玩ipad和手机,那个时候,考虑到他的眼睛和视力的发育问题,我们严格限定了他的使用时间(半个小时)。
现在他同时玩ipad,手机,WII,XBOX360,也看电视,同时也通过mini音响或者播放器收听儿童故事以及音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严格去限制他的行为,例如,不能够离电视/屏幕太近,不能吃饭的时候玩或者看等等。也同时去限制他的使用时间(现在是平时2小时,周末3小时,事实上他使用的时间大多数还不到这个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或许和很多人的想象不一样。
我儿子现在玩ipad,手机也好,玩WII和XBOX也好,说好时间,时间一到,他就放下,极少耍赖。极少情况大多是因为当天的特殊情况,例如出去吃饭,回来晚了,给他玩的时间少了(例如只有20分钟或者半个小时),他会不忿,会耍赖。
哪怕有时候周末,我刻意放开或者真是忘记了,由着他玩,他自己玩个1小时一个半小时的,也会自己去关了机,然后去干别的。简单得说,完全不上瘾。

至于玩的内容,在WII和XBOX上,他主要玩赛车游戏和体感切水果,坦率的说,我觉得对他手眼配合的锻炼挺有好处的,尤其是体感游戏。(赛车游戏在kid难度上,他经常能得第一名,相比之下,他奶奶都得不了第一名,那时候他才3岁半)

在ipad和手机上,也一样有赛车和切水果,他极少碰。反而,他特别热衷于一些专门为儿童设计的早教游戏,例如颜色的认知,绘画填色,记忆力锻炼,形状识别和认知等等,还有什么针对儿童介绍动物啦,介绍赛车场啦,什么超市购物体验,简单英语学习之类的东西,他都极喜欢,而这真的没有我们家长诱导和强制的成分。同样也没有任何上瘾痴迷的现象。

而他最喜欢玩的东西的排名上,ipad,手机,游戏机,电脑之类的最多只能排到第四。
他最喜欢的是捉迷藏啦,和我打闹啦,要我们带着去儿童乐园滑滑梯啦,户外狂奔啦,听妈妈奶奶讲故事什么的(甚至偶尔会很严肃得拿出识字卡片要求学习)
其次是喜欢他那一堆小汽车和小火车的模型,睡觉都要抱着。平时最爱的一件事情,就是一辆辆摆开,然后开来开去这种玩法。然后还热衷于其中的故事,例如法拉利的车子是最快的啦,这辆托马斯小火车和那辆是朋友啦之类的。
再次,他喜欢乐高积木,喜欢自己搭汽车房子,或者求着我和他一起搭汽车和房子。
ipad,手机,游戏机之类的只能排在后面。
对于电脑和电视,他是自由百无聊赖的时候用来填充下时间。电脑上他也就玩玩祖玛(虽然他鼠标都握不全,玩得很烂),看看汽车照片,电视,他就喜欢看看儿童频道的动画片。2,3岁的时候,曾经喜欢过一阵子天线宝宝,现在也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动画片了。

你看,即便放开了都尝试,都接触,不要说痴迷,这些“电子海洛因”还比不上一些传统的游戏有吸引力呢。

直到目前为止,我并没发现电子产品对我儿子造成了什么伤害,视力现在也发育正常,有些地方还有些助益,尤其在色彩形状认知方面,我觉得还是挺有帮助的。虽然我不是说我儿子十全十美(他有很多自己的问题,例如现在还经常吃手指),但是真心不觉得电子产品对儿童有那么十恶不赦。

电子产品也是生活和世界的一部分,也是需要他能够正确对待和认知的一部分。做家长可以限制一时,但不能限制一世。何况我真心不觉得这种隔离和限制是正确的。
让他从小就了解,并学会正确对待和使用,我觉得会是一个好的开始。更何况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尤其是互动类产品的发展,其中也有很多对孩子颇有好处的东西,那就更不能一概而论了。

#####楼层分割#####

读了这么多育儿书,同时儿子养到2岁多,最大的感触之一就是,专家说的和书上写的条条框框都需要你来变通使用,否则不如什么也别看。所有育儿专家与育儿书作者的话都不是武功秘籍,不是你照着练你的孩子就会越来越优秀。

一个无可争议的理论,是两岁半以前不要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过早接触电子产品不仅会损害视力,也有损孩子未来的学习能力。但是,这个理论放到实践中,就有许多问题产生了。

让孩子在两岁半之前完全不接触电子产品呢还是偶尔可以玩一会?偶尔玩一会一定会损害眼睛和大脑么?那为什么我看见有些从小玩电脑的孩子成年后和小时候没有玩过电脑的孩子也没啥区别,甚至比他们更优秀?孩子两岁半之后就可以接触电子产品了么,那接触多长时间才合适呢……

如果把每个家庭遇到的问题都列出来,可以有很多很多。它们都是由“两岁以前不要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引发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解答这些疑问?

我儿子在一岁半时会解锁iphone,一岁八个月时认识超过五十个车标。于是,我给他玩ipad的车标达人,当然还有汤姆猫和宝宝巴士这类小游戏。起初我并没有藏起ipad,他随时可以看到并自己拿起来玩。我只是控制他每次玩的时间而没有限制玩的次数。但是过了没多久,我发现他跑到卧室里玩ipad的次数越来越多,虽然每次玩的时间还是我规定的十五分钟。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把ipad藏了起来。大约藏了三个月,本来打算就这样藏下去,但是为了每天下午能用最平和的方式把他从午睡中叫醒,我又拿出来放些游戏的音乐当铃声。这样,在他过了两岁生日之后,他能在每天午睡醒来后玩ipad约二十分钟的时间,之后还是由我收起来。他很遵守我的规定,同时令我意外的是,他不再像一岁九个月时那样有点迷那几个游戏。有时候玩了才十分钟他就不玩了,有时候我忘了立刻收起来,他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总惦记着。我猜原因是那几个游戏太熟悉了;他玩的时间太短了,还没有激起强烈的依恋。

顺便再说一下iphone。我的手机都是随便放在家里。他当然很感兴趣,喜欢拿起来玩,我也曾经犹豫要不要让他玩,但还是决定铤而走险先让他玩玩看,当然也是控制时间而不限制次数。他对我的手机的兴趣从翻照片到看微信再到打电话再到现在放在那里也不怎么碰了。两岁时会把手机里所有的照片删光,会发微信语音,当然也会给他爸爸打电话。但是玩手机的时间从最初的二十分钟,慢慢降到十分钟,再降到现在的五分钟。我自己不玩游戏,手机里不装游戏,也不轻易装新的应用。我的手机就是他的一个玩具,他越玩越没新鲜感,就越来越不迷恋。

说到这里,我的答案出来了。给幼小的孩子玩不玩电子产品,这不是什么关键问题,和未来孩子是不是比别人更沉迷电子产品或者比别人更缺乏对电子产品的认识这就更没啥关系了。关键的是,玩,你作为父母是否把握了玩的度。同时,是否给孩子提供了在趣味性上决不低于电子产品的玩具和书籍以及陪伴他们享受这些的美好时光。不玩,你是否坚定地做到让他完全不碰,同时自己也不玩。如果你自己根本离不开电子产品,甚至拿很多有孩子在场的业余时间玩游戏,你却不让你的孩子接触它们,孩子只会更好奇,同时很委屈。

我有一个表弟,他的妈妈酷爱网络游戏。表弟2岁开始玩游戏,家里从来不限制,视力也一直很好。从表面上看,慢慢长大的表弟并没有像许多同龄人那样沉迷游戏,但是他从来没有为了学习功课停止过玩游戏。玩游戏玩成天才的始终是少数,但因为游戏耽误功课的人不在少数。我表弟就是其中之一,如今高二,我不觉得他可以考上多好的大学。对于县城里长大的孩子,好大学意味着更开阔的视野,更宽敞的平台。意味着实现理想的捷径。

我老公的侄女,也是县城里长大。从小没有接触过电子产品,除了电视机。现在小学六年级,成绩是班里的前五名,但是平时最喜欢的是看电视和玩游戏,视力下降得厉害,对她玩游戏家里有所限制。除了学校里布置的和课外补习的功课,没有明显地对别的知识的兴趣。你说她已经丧失了天生的求知欲和探索能力,我是不信的。但是,在小县城里与知识相关的刺激太少,于是就显得电视和游戏是那么有吸引力。

我还有一个婶婶,她有个严厉的父亲,从小学起就阅读四大名著,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现在名牌大学毕业,当了公务员。现在她基本不看与考试无关的书,我完全不能想象她从小是个爱阅读的孩子。

以上三个例子,是三个完全不同的个体。只要你注意观察,你身边也有很多。第一个,家长过度放纵孩子。第二个例子,家长没有提供比电视和游戏更有吸引力的东西。第三个例子,书籍肯定比电视机好,但家长对孩子阅读的培养没有内化成她的兴趣和习惯。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从未来看他们的童年,起关键作用的不是电子产品也不是书籍,而家长的理念和执行能力。

扩展阅读
相关阅读
© CopyRight 2010-2021, PREDREAM.ORG,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45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