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刀上的血槽到底有用吗? - 小众知识

刺刀上的血槽到底有用吗?

2015-03-02 08:54:08 苏内容
  标签: /血槽
阅读:6462

先说日本刀:

日本刀所谓的血槽,正式的称呼是“樋”。樋的最初用意,不是为了减轻重量,而是为了节省宝贵的玉钢料。最大型的樋可以省下高达20%的钢料,这在古代冶铁技术极端落后,产量极低的时代是至关重要的。

樋的意义在于:
1)它在节省材料的同时,没有降低结构强度。制式匕首,军刺这一类,一造就是上万上十万件,节省这么一点总量就很大了。所谓的三棱军刺的节省比例更大。

2)它对长兵器提供了一个额外的调整重心的手段——樋未必是贯穿始终的,也未必都是一样深或者一样宽窄。而武器的重心是格斗技一个高度关注的要素。

3)樋为刃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装饰元素。以日本刀而言,樋的流派甚至并不比刃纹来得少。甚至未必是直的。武器的美感并非无足轻重的要素,它影响到武者对待武学的态度。“刀如其人”,这个和“养移体,居移气”一样,不是一句空话。

4)它带来了额外的收益——我说这是额外收益,是说看上去不像是最初的设计的意图所在。a)它就算没有加强杀伤力,至少也没有减少杀伤力。在三棱军刺这种樋一直延伸到突刺点的例子中,樋的确影响到了杀伤效应。而且很可能这种影响是正面的。(但我没有见过正式的相关研究)。b)在练习的时候,带樋的长刃兵器斩下时,樋会扰动从刃侧滑过的气流,发出清晰的破风声。这个声音和刃面与斩下方向(刃筋)的夹角关系有着非常敏感的联系。也就是可以通过这一点来判断是否刃筋正确。而【刃筋正确】是斩击的灵魂所在。面对生死一线,仍然能从容而完美的顺着正确的刃筋斩下,这是超越生死的追求。


以此推断,刺刀的“血槽”的用途是【省料】。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技术大大进步和物资大大丰富的今天已经无足轻重,所以现在已经不大特意这样设计了。


看了一些回复,补充下:
带空气便于拔出这个可以不必考虑。刺得进就拔得出,只要结构上没有什么钩挂部位,拔出是毫无问题的。无论是收紧的肌肉还是夹住的骨骼,没有什么能夹持住刀刃且其力度等抗得住人全力后拔的。电影中常见有人拼死抓住刺入的刀身这种行为不计——因为有血槽对此没有帮助。

第二,在槽内加水银。谣传。水银的表面张力导致它浸润性极差,“涂抹水银”只是一个传说。此外水银作为毒物事实上效果极差——就算你喝上一两也会没事——最后基本上会原样排出,吸收率极低。水银对人的伤害,主要是长期接触,持续吸入水银蒸气。水银不能当作砒霜或者箭蛙毒用。至于涂覆毒药。我这么说,只要是速效强效毒性物质,极少是具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的。换句话说,涂在刀刃上,可能管不了多久就会因为氧化、挥发、与金属反应等原因失效。而因为附着力太差,能进入伤口的量可能还不足以让人头晕,更何况刺完一个再刺第二个就没毒了。到目前为止,真正实在用到涂毒手段的只有箭头、飞镖、爆炸物破片这类武器。刀剑涂毒毫无实践意义——伤刀,并且更容易伤到自己。

 


好吧,看到很多人在说血槽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拔出困难”,我来说明为什么我不相信血槽有拔出上的意义。
1)人拔比刺要有力。如果仔细观察举重比赛,就会发现抓起到肩上比举起到头上要容易。前一个成功,后一个却很可能失败。这一点前刺动作和后拔动作分别涉及的肌群规模来说也很直观。身体前向的肌肉和后向相对应的肌肉相比,往往后向的更为发达。肱三头肌、斜方肌、背阔肌、臀大肌、腓肠肌,都是非常雄壮的肌肉。从这个角度上说,捅得进,自然拔得出。

2)有人举菜刀的例来说明这可以减少夹持力。这种夹持力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菜刀切土豆片的时候,土豆片紧紧的黏在刀面上,就好像吸住一样。但是这一点对刺刀却并不适用,因为刺刀面极窄,所以很难造成大面积的接触界面。同时即使并无血槽的刺刀,它在穿刺方向上也并不像菜刀在斩切方向上那么平整,无法由切割动作造成那样紧密的贴合。第三:现代的刺刀因为枪械的发展,已经越来越短,严格说已经演变为有挂载功能的手持匕首,即使完全刺入,接触面也会很小,不足以产生那样的强大夹持力。

综上,也许血槽有一定的减小夹持力的作用,但是这个作用是很微不足道的。当然,锦上添花没什么不好,但是我不认为这是这个槽结构存在的充分理由。


现在我们再来看“复杂创伤”问题。
说这个之前,我们要先想明白一个问题:槽的对杀伤的意义。匕首式刺刀的槽是不会影响穿刺的伤口的。只有三棱刺这样的带棱军刺,才能造成伤口本身的变化。如果我们的着眼点是伤口本身的话,那么匕首式刺刀上的槽是不存在附加杀伤的。

然后我们看带棱军刺。当然梅花状的伤口比一字型的伤口要稍微难以缝合,但是刺刀伤真正的损害在于深入的创面,而非表面破口。也就是说,缝合破口只是治疗的次要方面,真正的问题,是极深的内在创面,那个“隧道”。对于穿刺伤或者贯通伤的治疗,就我的了解,是要扩大创面,去结扎和修复内部受损的血管等系统。然后再缝合等待内部断面互相重新生长结合。这意味着原始伤口是梅花形还是一字型,实际上差别不大——反正还要再切开的。真正难处理的是带有各种残渣污染的弹片贯穿伤,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然后是经典的“放血”问题,这应该也是这条槽被称为“血槽”的原因。我的意见是:的确,军刀式刺刀的槽有促进血液涌出的效用(因为没有压在出血面上)。但是,这只在刺刀留在人体内的前提下有意义,难道这把刀你不打算抽出来了吗?刺入,抽出,这之间的时间间隔才一两秒,这种放血效应实际上是无意义的。而对于棱刺类(也就是槽直通尖端这类),甚至连这点放血效用都没有,因为整个创面实际上是会仅仅的和金属表面接触的,这种接触本身是有妨碍出血的效用的。换句话来说,三棱刺反而不会有放血效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叫这个结构做“血槽”本身就是离题的。加上这个血字,更大的用意可能是想弄点“杀气”出来。这透着一股浓浓的义和团味儿。


再说说气胸问题:
第一:这个和放血问题一样,只有在刀刃留在体内的时候才有用,拔出来就没用了。一两秒时间没有太大意义。至少再捅一刀比留在体内的杀伤效应更大。
第二:现在我们看刀留在体内对气胸的影响。一般来说,外伤性气胸的主要原因是刺破了肺,这显然有无血槽都没有区别。而在没有刺破肺的前提下,开放性通道要造成气胸实际上是不容易的,因为那意味着胸腔或者腹腔内存在着一个先天的而且是较大的负压。只有存在这个负压,贯通内外界才会导致空气大量进入体内。但是这个负压是不存在的——刺破之后,人的体积并不会因此变大。那么这个贯通伤对于气胸的贡献就仅局限于吸气时胸腹体积变化导致被吸入伤口的空气,不会在逆过程中完全的排除。从客观上来说,只会有一些不成规模的小罅隙而已。简单来说,你刺穿一块豆腐,拔出来,豆腐就不会形成实质意义上的“气胸”。


开槽的意义在于强度。为了这个我举个很直白的例子:如果我们把钢质铁路桥的全部钢铁拿来融成一个实心长铁条,这个长铁条根本不可能支撑火车从上面通过。改造成钢筋织成的网笼结构之后,它的的结构刚度大大提高了。这种对物料使用效率的提高,你既可以理解成节省了钢铁(在保持总强度的前提下),也可以理解成为加强了的结构刚度(在保持总用量的前提下)。所以上面【减少用料】和【增加强度】,事实上是同一个答案。

 

如果我们把目光再放得更加深远,历史性的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我们将会看到槽结构和棱结构的生与死。

早期枪械有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火药的推进力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长枪管是一个提高弹丸杀伤力的必然选择。越是火药差,枪管长度就越长。加上早期武器的射速不足,并不足以在白刃战之前结束战斗。这就为刺刀技术带来了必要性。

刺刀因为携行的便利性起见,有个极限长度,就是一个标准征兵身高的成人的大转子到膝关节的长度,即40cm左右。再长,随身携行就有额外的装具问题了。一寸长一寸强,在一战之前,刺刀几乎全都是按照极限长度来做的,即使二战中,各国不按最大长度来做的也很少。这个长度很不短。在这个长度上,它有一个总重量问题。人的持枪距离总是一定的,这导致长枪管只能是向前延伸,这本来就已经使得重心前倾问题更加严重,这就迫使刺刀的设计要在考虑强度的基础上,竭尽全力的减轻重量来获得尽可能靠近身体的重心。如果分量太重,会导致整个武器的重心过度靠前,非常不利于格斗的灵活性。于是超窄刀身或者刺式设计大行其道。因为这个理由,不削弱强度却可以节约重量的槽结构和棱结构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选择。轻一分,就灵活一分,就凶狠一分。应该说这个才是槽和棱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其它。

随着武器的自动化,快慢机,保险机构,自动抛壳机构,自动复进机构,大弹仓,以及为了对付枪管炙热而不得不附加的更复杂的前护手这类隔热装置,已经使步枪变成了一件很沉重的家伙。整枪的重心早以从前手附近,转到了两手之间。此外,由于火药技术的进步,枪械全长在大踏步的缩短:1861年斯普林菲尔德步枪,长度为149厘米,二战时最落后的日本三八式步兵铳长度128cm,二战后美军M16步枪全长99cm。现代美军的 M4步枪长度是77cm。这导致一个问题:既手持自动武器进行刺刀拼杀的效能大为下降了。因为枪管已经缩短到如此程度,以至于单手持刀比把刀绑在枪口上可能更容易刺更远,并且灵活性远胜。加上自动武器的普遍化和武器可靠度提升至万发级别,战斗持续到白刃战的几率已经太低。随身携带匕首要比长达45cm的刺刀现实的多。

随刺刀而来的槽棱结构,也因为没有对长度和轻量化的极端渴望而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刺刀已死。

血槽在刀刺进人体时,将血导出来,一般人往往见到出血就丧失反抗意志了,同时产生并增加疼痛感,使被刺者立刻失能,更加无力反抗。

穿刺时没有出血的机体,压力内外平衡,人的运动机能不会损失很多。被扎刺的人没有失去反抗能力,愤怒时的回击力量可想而知,刺人的人就倒霉透了。见过几次粗钢筋将人体穿透,抬到医院救治后很快恢复的事例,一旦没有医护人员在场而擅自将钢筋抽出,人失血就会很快死亡。

而且血槽使拔刀时刀不会被血和机体含住,没有血槽的刀,机体与刀身是全面结合的,有血槽的是局部结合的,受力小。

没有血槽的刀扎在人身上,还拔不出来,被扎的人还暴怒,持刀的人的后果可想而知,被那人掐死是正常的

你试过么?你要是过我就信你的,要是真的能放血的话用了几千年的杀猪刀怎么就没血曹

修正一点:
三棱军刺造成的伤口,的确从总创口面积来说应该要比剑式刺刀要大。理论上来说,的确有可能有利于加大出血流量。 但是这一点我没看到可靠的研究和报道。

如果伤后锐器仍存留在体内,切记不能贸然拔出。

因为刺伤的深度往往很深,伤及的部位及严重程度往往也会超出你的想象,在没有可靠的医疗条件的情况下拔出,很可能会加重损伤或是造成大量出血甚至休克。

即使是有血槽的刺刀,锐器本身仍然能够堵塞住受损脏器或血管的破口,暂不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一旦拔出。。。。。。

刺中了胃、肠等空腔脏器,拔出后可导致内容物外泄,腹腔感染;
刺中了肝、脾等实质性脏器,拔出后可能造成器官破裂出血;
刺中了大动脉,拔出后会出现喷射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风险极大。

那这种时候,需要做的是将刺入的锐器与身体牢牢固定,尽量避免加重损伤或是锐器滑出,然后快速送医。




如果锐器已经拔出,则要在最短时间内对创口进行压迫止血。可以就近使用衣物、毛巾等,出血量大时甚至可以将其塞入创口来达到止血的目的。然后送至有资质的医院行探查手术。止血带不建议使用,因为错误的使用止血带有导致肢体坏死的可能。

对深处的创伤缺乏了解的情况下简单的缝合伤口是大忌。 可能因此而延误的抢救的时机甚至极度严重的后果。

类似的教训有太多,决不能因为表面的伤口小而不进行探查手术。曾经收治过一个病人在大腿根部的一个2cm的 刀刺伤导致股动脉破裂、失血性休克的。


所谓探查手术,简单的说,就是延长切口,清创,了解创伤深部的情况及修复手术。

最后说一句:锐器刺伤的处理属于比较专业的问题,绝对不宜自行解决,送院就医是第一时间要做的事。

扩展阅读
相关阅读
© CopyRight 2010-2021, PREDREAM.ORG,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45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