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的历史背景与真实历史人物对照 - 小众知识

杨家将的历史背景与真实历史人物对照

2015-07-23 07:40:34 苏内容
  标签: 杨家将/历史背景
阅读:15119

杨家将最早的统帅是杨业,又名继业,原是北汉的大将,北汉被宋朝平定以后,他就做了北宋的将军。因为他能征惯战,骁勇无比,所以人们称他“杨无敌”。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不夸张,不典型化,不脸谱化,不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艺术的魅力便要打些折扣。千百年来,杨家将的故事就在这种艺术化过程中逐渐丰满、丰富了,满足了人们对忠烈的感佩,对奸臣的鞭挞,对昏君的痛恨。这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寄托。为了追求这种希望,杨老令公战死了,杨六郎、杨宗保、杨文广继承遗志继续战斗;男人牺牲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人继承遗志继续征战沙场;主人战死了,杨排风等家丁、丫环也要继承遗志继续战斗。所以我们今天所知、所见的杨家将的故事,决非历史原型,是经过了历朝历代的艺术家和民间传说美化的。

穆桂英挂帅历史背景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

杨家将第一代 杨业

被擒不屈 绝食而死

杨家将最早的统帅是杨业,又名继业,原是北汉的大将,北汉被宋朝平定以后,他就做了北宋的将军。因为他能征惯战,骁勇无比,所以人们称他“杨无敌”。杨业在宋太宗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争中,于986年壮烈殉国。

杨业本名叫杨崇贵,其父杨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由于时局的动荡,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年少英武的杨崇贵很受刘崇的看重,他以杨崇贵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刘继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

由于刘继业战功卓著,所向无敌,国人号称无敌。北汉灭亡以后,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刘继业威名,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刘继业归宋以后,复本姓杨,单名业。宋太宗以杨业对防御辽国有丰富经验,派他到代州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为潘美节制。辽国大军从雁门关大举进攻,杨业从小路率领数百骑兵绕到辽军背后,与潘美的部队前后夹击辽军,杀死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很多兵甲战马。

杨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986年,在燕云十六州的战争中,由于主将潘美、护军王冼的错误指挥和掣肘,杨业战败,被辽军生擒。杨业之子杨延玉以及部将王贵、贺怀浦全都力战而死。杨业被擒不屈,绝食三日而死。

杨家将第二代 杨延昭

作战勇猛 屡建奇功

杨业是杨家将的第一代,功名最盛,牺牲最壮烈。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杨延昭本名杨延郎,为了避讳,而改名杨延昭。杨延昭在父亲的熏陶下,成为一个职业军人。雍熙三年北伐,杨延昭与父兄一起出征,攻击朔州的时候,杨延昭作为前锋进攻,被流矢射穿了手臂,他却更为勇猛的作战。杨业阵亡以后,杨延昭由供奉官升迁为崇仪副使。后来又担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在河北的边防前线任职。

北宋咸平二年,辽国南下进犯。杨延昭正在遂城,遂城小,又没有做好防守的准备,遭到了辽军的猛烈围攻,城中人心惶惶,而杨延昭召集城中壮丁,授予武器,配合宋军,全力固守。当时正值隆冬,杨延昭命人担水浇在城墙上,一夜之间就冻成了坚冰,城墙光滑难登,辽军的猛烈攻势也无法继续,只好撤退了,宋军缴获了辽军遗弃的军资器械。这就是凝冰冻城的故事。后来他又屡建奇功,澶渊定盟时,杨延昭因为守边的功劳,屡次升迁,景德二年,杨延昭被授予高阳关副都部署。杨延昭在大中祥符七年,卒于任上,终年五十七岁。

杨家将第三代 杨文广

得范仲淹赏识

杨文广是杨延昭的第三个儿子。杨文广讨贼张海有功,授予殿直。后来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在谈话中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狄青南征广西,杨文广随军从征,但此时的杨文广还是个无名之辈。治平中,选拔宿卫将领,宋英宗以为杨文广是名将之后,而且还有功劳,提拔杨文广为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总管。他由此参加了对西夏的防御作战。

韩琦派杨文广率领部队在筚篥筑城,控制要道,防御西夏。杨文广先扬言要到喷珠筑城,然后率军迅速赶往筚篥,黄昏时赶到目的地,连夜抢修城寨,构筑好了防御工事,做好了战斗准备。第二天天明,西夏骑兵至,看到宋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势,做好了准备,只能无奈的撤退,杨文广乘机遣将出击,斩获敌人很多。皇帝下诏嘉奖,赏赐丰厚,并任命他知泾州镇戎军、定州路副总管,迁步军都虞侯。辽国与宋朝在代州的边界划分上发生争执。杨文广向朝廷献上阵图以及攻取幽燕的策略,还没等到朝廷上的回音,杨文广就死于任上,北宋朝廷追赠他同州观察使。

 

杨家将故事演义过程

北宋时即流传天下

“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写过一篇文章,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并且指出杨家将故事在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广泛流传。另一位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著名人物苏辙也写过一首“过杨无敌庙”,苏辙离杨业去世的年代并不算太远,他的诗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杨家将故事在宋代的影响力。

南宋时创造出了杨宗保

到了南宋,民间艺人把杨家将故事编成了话本,在民间越传越盛。由于北宋最终为外敌所灭,南宋遗民崇拜英雄的心情非常强烈。杨家将故事在流传过程中,被民间艺人进行了大胆想象和艺术加工,许多神奇的故事和人物不断被融入。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南宋遗民徐大焯所著的《烬余录》,书中把与杨延昭同时代的将领杨嗣的功绩安到了杨延嗣身上,又创造出了杨宗保,还构想了杨家将父子舍命救援宋太宗的情节。

明代以后艺术种类更加丰富

到了元代,杨家将故事形式又有新拓展,出现了杂剧,比如《昊天塔孟良盗骨》等等。到了明代,杨家将故事进一步丰富,出现了《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杨家将故事以小说、评书的形式广泛流传。这些故事反映的时间跨度加大,从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一直写到宋神宗赵顼,约一百年的历史,编织了杨家祖孙世代抗敌的英勇故事。

明朝中后期,朝廷积弱,外敌虎视,这种局面与宋朝何其相似,杨家将成了借古言今的最好武器。另一方面,明政府也非常推崇杨家将,希望借此宣扬忠君思想。民间艺术家在传说和戏曲的基础上,改编出历史演义小说,如明代纪振伦的《杨家将通俗演义》,加上清代熊大木的《北宋志传》,这两部书使得杨家将故事定型,为后来的戏曲和说唱文学提供了丰富素材。明清两代,戏曲舞台上以杨家将为题材的剧目就有360出之多。直到今天,京剧和其他地方剧种还经常上演《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帅》等剧目。这些小说和戏曲,与历史事实出入已经很大,成了英雄传奇。此外,《四游记》里的《东游记》中穿插了“杨家将大破天门阵”的神怪故事;《水浒传》中也有杨门后代青面兽杨志的记述。

清代以后杨家将故事更加丰满

清代以来,根据《杨家将演义》改编的还有《北宋金枪全传》、《两狼山》、《天门阵》、《十二寡妇征西》、《平闵十八洞》(即《杨文广征南》)等中长篇小说。此外,《说呼全传》、《万花楼》、《说岳全传》诸书中也穿插了一些杨家将人物的故事。清末民初,许多说书艺人将杨家将的故事改编成评书、鼓书,代代说唱。评、鼓书中的《杨家将》,又名《盗马金枪》,主要描写杨业、杨延昭、杨宗保三代英雄的传奇故事,多从“金沙滩”起,至“天门阵”止。那时候,在北京天桥的评书艺人中,《包公案》、《狄公案》、《三侠五义》、《杨家将》、《岳飞传》都是常说的书目。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影视剧盛行,各种版本的以杨家将为题材的影视剧就层出不穷了。

上述这些流传和演义,多半对人物和情节进行了艺术加工,并虚构了很多人物。比如潘仁美的原型潘美虽然指挥失误,但并没有迫害杨家父子。这些演义和加工,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忠烈与奸诈的对比更加明显,艺术感染力就更强了。

 

杨家将屡次率兵击溃外来侵略军,保住了大宋江山,天下太平。杨家将自破了天门阵,保住宋王以后,只剩下了佘太君、杨宗保、穆桂英、杨思乡、文广和金花等人,杨家将孙媳穆桂英随佘太君辞宫还乡,安居20载,辽东安王兴兵造反,边关紧急,宋王命令王强汇集京师武将,在校场比武点帅。一天,杨宗保将安王造反、边关紧急事禀报佘太君,佘太君关心国家安危,命重孙杨文广、杨金花兄妹赴汴京探听消息。

适逢宋王在校场上选拔将才,奸臣王强之子王伦,武艺平庸,却气焰万分,王强向宋王力保王伦为元帅,以便将来共掌兵权,篡夺朝政,杨文广兄妹不服,冲进校场,与王伦比武,他们先是以箭穿金钱眼取胜,刀劈王伦。

宋王原先以为杨家已绝后,正苦于无人领兵平乱,今见杨家还有这武艺高强的杨文广,并得知女英雄穆桂英尚健在,便将帅印交给杨文广,封穆桂英为征东大元帅,杨文广、杨金花为马前先锋。

杨文广兄妹携印回家,穆桂英见帅印感慨万分,想杨家世世代代为国尽忠,穿破了无数铁甲,磨坏了多少鞍镫,在沙场上冲锋陷阵,保宋数十载,牺牲了多少英雄好汉,更恨宋王昏庸,奸臣当道,故迟迟不肯接印,用绳索捆了文广,准备进京辞官请罪。

佘太君见穆桂英犹豫,说了卫国安民的道理,并要亲自带兵去平番,穆桂英见白发如银的佘太君还有当年勇,难道自己就没有了当年的威风?便决意重整旗鼓,发兵剿灭反寇。

辕门外三声炮响,穆桂英披上了铁甲,威风凛凛,在天波府调兵遣将,斥训了杨文广骄傲轻敌,整顿军风。佘太君亲到校场饯别。瞬时金鼓震天,旌旗蔽日,杨家老小英雄个个精神抖擞,气概昂扬,穆桂英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向边塞进发。时年,穆桂英53岁。

扩展阅读
相关阅读
© CopyRight 2010-2021, PREDREAM.ORG,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45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