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与红砖的区别
1、原料不同
红砖是以粘土、页岩、煤矸石等原料,经过粉碎,混合捏练而成,干燥之后经高温以氧化焰烧制而成的烧结型建筑砖块。
青砖属于烧结砖,主要原料是粘土,粘土加水调和之后,挤压成型。然后加入砖窑焙烤到一千摄氏度左右,然后用水冷却,让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具有很好的耐风化和耐水性。
红砖
2、烧制工艺不同
生产砖时一般用大火将砖坯里外烧透,然后熄火,使窑和砖自然冷却。粘土中含有铁,烧制过程中完全氧化时生成三氧化二铁呈红色,即最常用的红砖;而如果在烧制过程中加水冷却,使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而生成低价铁则呈青色,即青砖。
3、冷却方式不同
青砖和红砖烧制完后冷却方法不同,红砖是自然冷却,青砖是水冷却,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所以现在生产的比较少。
青砖在抗氧化,水化,大气侵蚀等方面性能优于红砖,中国古代的“秦砖汉瓦”,能历经上千年仍保存完好可见青砖性能优良。
青砖房屋
4、特性不同
青砖较红砖结实,耐碱性能好、耐久性强,但是青砖的烧成工艺复杂,能耗高,产量小,成本高,难以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生产,所以价格要高于红砖,一般是红砖的2-3倍。
红砖生产简单,生产效率高,广泛应用,但是红砖是实心砖,需要大量的粘土,造成粘土耗损大,所以现在禁止生产粘土实心砖。
上面就是有关有青砖和红砖的主要区别,其实十分好区分,大家一定十分了解了,小编就不在多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青砖在抗氧化,水化,大气侵蚀等方面性能明显优于红砖,中国古代的“秦砖汉瓦”,能历经上千年仍保存完好可见青砖性能优良.
近日,去了山西运城两次,享受了扑面而来的丰盛文化大宴,中华民族的根祖文化让人目不暇接。然而大脑的容量是有限的,好多东西看的时候赞叹不已,而能回想起来的却十分有限,记得最多的是当赞叹时激动的表情。
古代建筑基本上用的是青砖,给人古老神秘的感觉,而现代建筑偏爱红砖,而且红砖是藏在里面。我不喜欢红色的砖,它看上去并没有青砖结实,也不能像青砖一样裸露在外就能让人接受。心里一直有个疑问,就是哪个更好,是不是现代人抛弃了古法,又在走捷径做建筑?
根据我现在查到的资料,似乎对红砖的偏见不对:
影响砖的内在质量的因素主要是看其烧结程度,
坯体颜色是由坯体原料中铁,钛氧化物的含量决定的,含量越高烧成后呈现的颜色越深,它仅仅决定了坯体的颜色,不会影响到砖的质量。
青砖和红砖是在冷却时区分的.自然冷却的是红砖,水冷却的是青砖
氧化铁还原
这个回答正确,青砖里面主要是氧化亚铁,红砖里面是氧化铁
建筑物的墙体有的是用青砖彻成的,有的则是用红砖彻成的。其实红砖和青砖都是用泥土制成的,只是制作方法不同而已。为什么同样的砖坯能烧成红砖,也能烧成青砖呢?
我们不妨做个小实验。取一块鸡蛋大小的青瓦碎片,然后把它放置在煤饼炉的第一只煤饼和第二只煤饼之间(从炉口往下数)。这样大约经过30分钟的时间,把碎瓦块取出,你就会发现青瓦已变成了一块红瓦。如果你再把这块红瓦放在第一只煤饼上面继续烧30分钟的时间,那么,红瓦又会变成青瓦。有兴趣的话,可以反复试几次,都会获到上述结果。
为什么同样一块青瓦块,在煤饼的不同层上,竟然有如此大的区别呢?这里的奥秘何在?
说来也简单。这是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起了重要作用。煤炉中的第一只煤饼和第二只煤饼中间是氧化层。煤饼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并放出热量。青瓦块在第一只和第二只煤饼中间,受到高温的作用,加上有充足的氧气,青瓦中的黑色氧化亚铁变成了红色氧化铁,于是青瓦变成了红瓦。
第一只煤饼的上部是还原层,从下面来的二氧化碳与炽热的煤进行作用,进行还原反应,同时煤块在高温下被干熘,产生可燃性气体、一氧化碳、氮气等。这些气体上升到炉口与空气进行接触,产生淡蓝色火焰。红瓦放在这里与还原性气体接触,红色的氧化铁被还原成黑色的氧化亚铁,红瓦就变成了青瓦。
在工业生产中就是根据上面的原理,一般用大火将砖坯里外烧透,然后熄火,使窑和砖自然冷却。此时,窑中空气流通,氧气充足,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氧化气氛,使砖坯中的铁元素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铁。由于三氧化二铁是红色的,所以也就会呈红色。如果待砖坯烧透后,往窑中不断淋水,此时,由于窑内温度很高,水很快变成水蒸汽,将会阻止空气的流通,使窑内形成一个缺氧的环境,砖中的三氧化二铁便被还原成氧化亚铁,并存在于砖中。由于氧化亚铁是青灰色的,因而砖就会呈青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