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前说谎吗? - 小众知识

我们从前说谎吗?

2014-12-01 08:24:34 苏内容
  标签: 诚信
阅读:3748

今年春晚,赵本山的小品《同桌的你》再度成为评论焦点,被学者批为格调不高,是“两个男人为一个女人吃醋”的低俗老套。

我倒觉得,小品虽然利用了古老的“三角”框架,但主题却不乏现实意义。君不见,当这个收养孤儿的故事还在荧屏热播时,民间解救行乞儿童的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我曾戏言春晚节目有预言效应,这回居然应答如响、快得惊人![转载]我们从前说谎吗?

其实赵本山本人倒是十分洒脱的,早在演出中埋下伏笔,自嘲最不爱看“赵本山”小品,“年年出来,挺脏,挺大个脸……我们这些高雅的人看他那玩意儿太俗,受不了!”——老汉我也是大俗人一个,所以爱看赵本山,想象不出春晚如果没了赵本山,我们还能期待什么?(喜欢赵本山可能有地域因素,南方的朋友似乎更青睐周立波)

我曾说过:千万别看不起赵本山,他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温度计、晴雨表!为什么他的《卖拐》《卖担架》《卖车》连火三年?不就是因为影射了被污染的社会风气吗?当我们哄堂大笑时,有一种自身被刺痛的快感——我们都是这社会中的一员啊!

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惊叹社会诚信遭受破坏的程度:做假证的小广告被摄入美国大片,政府部门居然也使用假发票,教授抄袭成了司空见惯的报章花絮……(《从孔夫子检讨中国人的诚信观》)

许多年轻人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有的竟认为中国人压根就是这副“德性”!曾有个年轻网友跟我互动,问我:你就没抄袭过吗?得到否定回答后,他还不信,诈我说:不对,你再好好想想吧!幸而我心里没鬼,说:我不但没抄过别人的,我连重复自己都不愿意!你拿到什么证据,不必客气,公布出来好了!——结果这位网友再也没有露面(也许是给老汉留面子?)。

我还在网络上见到过一些诋毁自己民族的文章,个别人甚至发过“来生不做中国人”的毒誓(我见到的最恶毒的话,是网友骂自己的同胞是“支/那/猪”)!——我很想告诉这些年轻人:眼下这些现象,并非中国人的本来面目啊。[转载]我们从前说谎吗?

最近重读陈存仁的《银元时代生活史》(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讲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在上海的经济生活往事。其中有几件事,让我对当时社会的普遍道德水准及一般人的诚信度有了具体体认。

一件是“庄票”制度。那是指一种旧式银行——钱庄的票据,仅仅是白纸一张,在正票的骑缝处盖两个图章,银钱数字是用墨笔临时填写的,再在数字上盖上图章,即可生效。上面并无花纹暗记、防伪标志之类(后来的庄票也有印刷图案花纹的)。[转载]我们从前说谎吗?

书中附有插图,展示了一张十万两白银的庄票(相当于今天的一两千万元)!——重要的是,彼时的钱庄并无国家及大型经济实体做后盾,靠的全是钱庄和储户的个人信誉及相互信任(可以透支)。

第二件事,谈到一桩人参买卖。作者陈存仁大病初愈,向一位半熟脸的关东老客购买人参。看好货色,讲了价钱,对方将参包起,用秤称了一下,便让他带回家去。只问了住处,说“我过几天到你府上去收钱”。——人参是贵重药材,对于一个连住址都不清楚的人,如何肯让他轻易拿走?这在今天,是绝难办到的事。

第三件,是作者对上海商业道德的总体介绍和评价。文字较多,抄在下面:

从前上海人的商业道德和往来信用极高,没有什么商业诈欺的事情。老板拿钱出来做生意,无论银楼、钱庄、当铺、酱园、布厂,范围尽管大,都是请一个经理,名为“当手先生”,全权经营,连账房都归当手先生聘用。做老板的人,尽管在家享福,百事不问,他们从来不会“作弊”。

到了年底,由当手先生结算一年盈亏,写上一份红折纸,说明全年赚了多少钱,称为“红账”。老板客气得很,茶烟相待,略叙数语,恭送而别。在平日见面的机会很少,所以有许多老板,可以连开三四家钱庄、五六家当铺,是不足为奇的。

还有一种商业习惯,大家交易全凭信用,不签署什么契约,来来往往,只凭一句话,说出的话,也不需要第三者证明,绝对不会耍赖。这种作风,由来久,连当时外国人和上海人做交易,不论多大数目,也相信中国人“一言为定”的商业道德。

当时外国人到上海来的,一部分是正当商人,一部分是敛财的冒险家,一部分却是外国的滑头,就利用中国人这种习惯的弱点,造成种种华洋纠葛,于是后来在交易上,就需要律师和证人,每一笔交易都要有契约。[转载]我们从前说谎吗?

《银元时代生活史》的作者陈存仁是上海滩有名的中医,他的话,在某些视中医为“阴阳五行、毫无科学性”的高人来看,大概可信度不高,但我个人是相信的,因为我有一些亲身见闻,可以佐证。

我有一位“发小”,他的父亲在“旧社会”经商做买卖,曾向我讲述他生意破产的故事。

老人是做棉布生意的,由于个人信誉好,上海的棉布纱厂答应他先提货,后付款。他将布匹从上海发出,海运到天津发卖,得款后交付纱厂,再提更多的货(因生意扩大,仍要赊账)。由此经营二年,获利不少。

然而有一次轮船出事搁浅,所载布匹大半被水浸,变为废品。在此情况下,老人毅然解散公司、变卖房产,首先将上海纱厂的货款全额结清,剩下的钱作为公司职工的遣散费,并帮他们一一找到新工作。——我相信老人的话,并亲眼见过他家楼上堆了半屋子水浸过的白布。而这位发小以及他的兄弟姊妹们所穿的衣服,大都是这种布染色后缝制的。

今年的春晚节目还有个由黄海波、海清表演的小品,以一张五百万彩票的得失作题材。剧中的小两口“纠结”半晌,仍未决定是否应占有这笔本不应属于自己的巨款。小品的高明之处是,作者并没有让夫妻俩在结尾处突然变成圣人,而是让他俩向观众求教,由此构筑了一个开放式结尾,发人深思。这展示的正是现代人的道德困境啊!——然而此事若让那位破产还债的老伯遇到,我想他做决断会很干脆:丁是丁,卯是卯,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吗?[转载]我们从前说谎吗?

有人读至此,早有些不耐烦,问: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我没别的意思,只是想用一些最简单的实例来证明:中华民族不是什么“劣等民族”,请不要一味把“封建遗毒”“国民劣根性”的污水泼在她身上!——我们今天的道德滑坡、人伦失范,另有病根儿;各位在号准脉搏前,请不要乱开处方、乱投药剂!

扩展阅读
相关阅读
© CopyRight 2010-2021, PREDREAM.ORG,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45924号-1